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不同土壤类型景观,以及不同土壤的分布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荒漠土。西亚属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景观多为半荒漠、荒漠景观,土壤类型荒漠土为主,土壤贫瘠,河湖稀少。西亚位于亚洲西部,自伊朗至土耳其,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和沟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枢纽。
2、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土壤类型逐渐转为南北延伸,自东而西依次大致为:红、黄壤—变性土—灰褐土、灰钙土,再往南则为棕色荒漠土。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形成的植被土壤类型与赤道多雨气候条件下相同,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4、东亚的土壤类型主要有荒漠土,黄土、黑钙土、砖红土、灰化土、红壤。东南亚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
1、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黄壤 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
2、荒漠。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类型 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
3、热带季风气候是气候类型的一种,分布在北纬10度到北回归线附近的亚洲东南部。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是热带季雨林、热带季节性雨林、热带山地雨林;热带季风气候的土壤是砖红壤性红壤;热带季风气候的自然带是热带季雨林带。
4、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温带半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典型土壤为黑钙土。温带干旱气候对应植被类型为温带荒漠,土壤是荒漠土。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西北、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
5、土壤有五种,分别是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
6、棕壤(brown soil)是指曾称棕色森林土。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处于硅铝化阶段并具粘化特征的土壤。
山地类型:断层山:又称断块山,指由于断裂构造而造成的块状山岳地形。断层山山地的出现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成组的。侵蚀山:地壳上升区,地面遭长期外力剥蚀和侵蚀作用而成的山地。
岩溶山水风景:岩溶地貌主要发育在碳酸岩类岩石地区,其景观的基本特征:山地高度不大,石 峰林立或孤峰突起,而且造型丰富。
山地根据海拔高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低中高山,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称为低山,海拔在1000米至3500米的称为中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称为高山。
按山的高度分: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称为高山,海拔在1000~3500米的称为中山,海拔低于1000米的称为低山。按山的成因分:可分为褶皱山、断层山(断块山)、褶皱断层山、火山、侵蚀山等。
园林中的地形形态从大范围上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5种类型。从景观的大小形态上延伸的话,还可以分为山地,森林,江河,高山,峡谷,丘陵,盆地,土丘,平原,高原,台地,斜坡,平地等多种多样的复杂形态。
山地地貌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褶皱山、断块山、褶皱-断块山、火山、侵蚀山等。褶皱山是地壳中的岩层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的山地。
关于不同土壤类型景观,以及不同土壤的分布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楼梯现代景观
下一篇
景观园林植物手绘临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