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园林植物育种专题,以及园林植物育种专题报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一本由程金水编著的专业书籍,它为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于2000年6月正式发行。该书的国际标准书号为***87503825101,对应的十位编号是7503825103,共包含468页的内容。它的纸质版重量约为0.742公斤,适合读者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定价方面,这本书的售价为人民币40.00元。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一门利用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的知识,研究如何改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特征,以培育出更优良品种的科学。
植物遗传学是一门研究植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学科。它是遗传学的分支学科。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拉马克(Lamarck,J.B.)和达尔文(Darwin,C.)对生物界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光照:其幼苗耐阴,不适合全光照,可放在相对黑暗的环境中。但成年植物需要接受温暖的光照,才能正常开花。如果有足够的光线,它的花会更鲜艳。施肥:它对肥料的需求还是比较高的。种植前需要施一些基肥,然后秋季需要施一些氮肥,这样才不会影响它的正常越冬养殖技巧育种:播种是主要方式。
播种后2-3天内需要翻梳一次,使地面松散,方便萌芽;然后每天进行浅筛覆草,保持土壤表面湿润。在高温、低温和干旱等情况下,需要及时将草坪浇透水,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状态。修剪和除草 高羊茅的优点之一是其生长迅速,但也因此需要频繁地割草和除草。
引种、选种和育种都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方法,它们有以下异同点:相同点:都是通过人为干预来改良作物品种。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不同点:引种是把外来的作物品种引进到本地区域进行种植。选种是在自然交配的基础上,从自然群体中筛选出优良品种进行种植。
材料 不同种属、不同生活年限的豆科、禾本科或其他科人工草地饲料作物地。用具 电子天平、斤秤、镰刀、菜刀、线绳、塑料袋、剪刀、钢卷尺。
营养系杂交育种和常规杂交育种的异同点是遗传效应、育种程序、***生产。遗传效应:理论上常规杂交育种利用的主要是加性效应和部分上位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部分,优势育种利用的是加性效应和不能固定遗传的非加性效应.。
1、B该种育种方法有时须与杂交育种配合,其中的花药离休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倍体育种:果实肥厚,营养含量高,茎杆粗壮。
2、杂交育种 用已知性状的不同种类作亲本,通过人工控制授粉授精,获得杂交后代,继而选择优良品种(或品系)的杂交育种方法,是人类育种成就的最大突破。果树的杂交育种开始于19世纪,数百年中,该方法一直作为育种方法的主力军。
3、新品种选育的三个基本途径是: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杂交育种是一种传统的育种方法,它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交配,利用其基因型的差异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这种方法在农作物和家畜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水育秧法 水育秧是整个育秧期间,秧田以淹水管理为主的育秧方法,对利用水层保温防寒和防除秧苗杂草有一定作用,且易拔秧,伤苗少,盐碱地秧田淹水,有防盐护苗的作用,但长期淹水,土壤氧气不足,秧苗易徒长及影响秧根下扎,秧苗素质差,是我国稻区***用的传统方法,目前已很少***用。
5、羊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自然育种和人工育种两种。 自然育种:这是一种传统的育种方法,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让羊自然交配繁殖。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适用于小规模养殖。然而,缺点是无法准确控制后代的遗传性状,容易产生遗传杂合性,导致品种的退化。
6、常规育种方法是育种工作中常用的传统育种技术方法。一般指自然变异选择育种法和杂交育种法。在一个或若干个品种或群体中,选择优良的自然变异,从而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称为自然变异选择育种法。它又分为个体选择育种法(系统育种法)和混合选择育种法。
第1章介绍园林植物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遗传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第2章解析花的发育过程,这是理解植物繁殖的重要环节。第3章和第4章重点关注花色和彩斑的遗传规律,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色彩是如何通过遗传传递的。第5章和第6章探讨花径和株型的遗传特性,揭示了植物形态的遗传机制。
华南农业大学2020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一(339)》参考书目是:植物学 主要参考书目曹慧娟主编,《植物学》第2版.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遗传学 主要参考书目《普通遗传学》,张桂权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自学考试大纲浙江教育考试院自学用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李淑芹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园林专业的必考课程。
1、我国目前园林育种常用方法:引种驯化、选择育种、有性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芽变育种、实生育种。
2、通常用木本植物枝条(未木质化的除外)扦插叫硬枝扦插,用未木质化的木本植物枝条和草本植物扦插叫绿体扦插。嫁接繁殖。嫁接繁殖是指把一种园林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其它带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期愈合生长成新的独立个体的繁殖方法。人们把嫁接用的枝条或芽叫接穗,把下部带根系的植株叫砧木。
3、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我国种业发展存在诸多方面的短板,具体表现在: 一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种质资源是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是农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作物遗传育种的基础,核心优异种质是实现育种目标的关键。
4、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种质资源是育种的基础,未来园艺植物育种将更注重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发掘新的优异性状基因,创制新品种,提升育种效率。 可持续性与绿色发展 园艺植物育种将更加重视可持续性和绿色发展,同时考虑新品种对环境的影响,确保育种的可持续发展。
5、我认为研究绿化植物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植物理论基础学习。掌握草木本植物的分类、习性、观赏特点和生长培育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二是勤于实践。要有吃苦耐劳精神,经常到大自然中和实验示范基地中把书本知识与植物实物相结合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知识的质量;三是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6、保护本土野生种质资源, 防止资源外流 我国花卉遗传多样性突出, 是世界上野生花卉资源和园林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原产我国的观赏植物达113科523 属1万~2万种。
配合力与选择作用: 亲本与F1平均值的比较,是育种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通过选择手段放大变异,筛选出所需性状,创造性地改变遗传潜力。 多样化的育种途径: 从杂交、诱变到多倍体育种,再到分子育种,每一种方法都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度挖掘,为园林植物的繁衍和适应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第1章介绍园林植物遗传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遗传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第2章解析花的发育过程,这是理解植物繁殖的重要环节。第3章和第4章重点关注花色和彩斑的遗传规律,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色彩是如何通过遗传传递的。第5章和第6章探讨花径和株型的遗传特性,揭示了植物形态的遗传机制。
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提升适应性和抗逆性、延长产品供应期、促进耕作制度改革以及适应机械化管理。 植物育种学的定义和历史 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栽培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其历史可追溯至农业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育种技术从传统的选择育种发展至现代的分子育种技术。
关于园林植物育种专题,以及园林植物育种专题报告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风景园林学的研究内容
下一篇
常见风景园林售后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