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园林水体的植物配置是造景不可缺少的素材。 园林中的各种水体,无论它在园中是主景、配景,还是小景,无不借助植物来创造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 水在中国早期的园林中早已被纳入,在青山绿水中也就少不了植物的配置。
古典园林根据花木的种类、姿态、色香等不同特点,在配置方面有不同的形式。孤植:指园林中常用的一株树种植或者两株树对植。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色、香、姿的特点,因此常作为庭院景物的主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丛植:指园林中3~9株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组合种植,花木多种植在不等边角上。
中国古代园林以景取胜,而景名中以植物命名者甚多。如万壑松风、梨花伴月、梧竹幽居、罗岗香雪等,极其普遍,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特色。
隋唐皇家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模宏大,布局巧妙。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规模空前,占地面积广阔,展现出一种壮观的气势。这些园林在布局上讲究巧妙,融合了自然与人工元素,既注重自然山水的运用,又体现了人工巧妙的设计。
唐朝国力强盛,皇家造园活动频繁。唐朝皇家园林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因功能不同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三种类别。大内御苑有大明宫、洛阳宫等,行宫御苑有西苑、上阳宫等,离宫御苑有著名的华清宫、九成宫等。
隋唐之时的私家园林,因大多建在城中和近郊,因此面积一般较小。在造园风格上,皇亲贵族、官僚世家的园林豪华绮丽,建筑物较多,士人园林则清新幽雅,简朴素淡,自然野趣较浓。士人园林的这一特点,对北方园林影响很大,后来一直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特色。在造园手法上,因园林面积所限,所以更多地偏重象征性手法和借助于想象。
西苑中的龙麟渠不仅仅是一条游船航行的水道,而且将沿渠十六院组织成一个整体,并进而与南面的山海区相通连,大大增强了皇家园林的自然气息与艺术变化。 隋洛阳西苑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的皇家园林,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
···曾雉跄芒,浮桥跨洛,金门象阙,咸竦飞观,颓岩塞川,构成云绮,移岭树以为林薮,包芒山以为苑囿,”官苑营造达到登峰造极的东都洛阳营建完成后,使隋朝宫苑呈现出新的风貌。宫苑中建造宏大的建筑为以后的盛唐气象埋下伏笔。
1、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类型和风格基本定型并曰趋成熟的时期。隋朝虽然短暂,但在洛阳大力营建了宫殿苑囿。隋炀帝所修的西苑,是继西汉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的皇家园林。西苑大体上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
2、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3、个园的特色---四季假山个园建于清代中叶。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象“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材,认为它是清高、有节气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
关于隋唐园林植物应用和隋唐园林设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隋唐园林设计、隋唐园林植物应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