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园林植物 > 正文

明代园林设计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明朝园林植物,以及明代园林设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这是什么植物5

1、这是绣球花。绣球(学名: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 Ser. ): 为虎耳草科绣球属植物。灌木,高1-4米;茎常于基部发出多数放射枝而形成一圆形灌丛;枝圆柱形。叶纸质或近革质,倒卵形或阔椭圆形。

2、白杜 卫矛科小乔木,高达6米。叶卵状椭圆形、卵圆形或窄椭圆形,长4---8厘米,宽2-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有时极深而锐利;叶柄通常细长,但有时较短。

 明代园林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木槿花 木槿花,是一种常见的庭院灌木花种,锦葵科木槿属(Hibiscus syriacus L.)别名白槿花、榈树花、大碗花、篱障花、清明篱、白饭花、鸡肉花、猪油花、朝开暮落花。木槿花色彩艳丽,是作自由式生长的花篱的极佳植物,适宜种植于道路两旁、公园、庭院等处,可孤植、列植或片植。

4、这就是鸢尾,现在是花期 又名:蓝蝴蝶、紫蝴蝶、扁竹花等,属百合目、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直径约1cm,斜伸;叶长15~50cm,宽5~5cm,花蓝紫色,直径约10cm;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6cm,直径2~5cm。原产于中国中部以及日本,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部。

5、这个应该是朱蕉。朱蕉因为寿命长,总是给人一种长开不衰的感觉,所以也有一个别称叫做千年木。朱蕉喜欢高温的环境,养一盆朱蕉在室内,放在半荫的地方。朱蕉不耐寒,记得多浇水,缺水、过多或者过少的光照都会导致朱蕉的叶片发黄。把朱蕉布置在庭院里、广场上,红绿相间,一片片的很是震撼。

 明代园林设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京故宫御花园的描述

1、来到御花园,在雨水的滋润下,只见满园的植物更绿了,树上花的颜色更鲜艳了,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

2、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钦安殿为中心,两边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筑近20座,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万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

3、紫禁城内最大的花园为御花园。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从明景泰六年(1455年)开始增建,历经数代。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

4、御花园(Imperial Garden),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北京故宫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称“宫后苑”,清朝时期改称“御花园”,是明清两代帝王后妃们的休息、游赏场所。御花园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面积12015平方米。其南侧为坤宁门,左右分别有琼苑右门和琼苑左门。

5、故宫御花园讲解范文如下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是帝后茶余饭后休息游乐的地方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御花园面积并不大,是一处以精巧建筑和紧凑布局取胜的宫廷。

6、御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是汉族园林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

海棠花的植物学史

在海棠花的植物学史中,我们可以追踪这一花卉在中国古代的栽培与欣赏。早在先秦时期,海棠就已在中国的园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到了汉代,它已与园林艺术紧密相连。唐代时,海棠的栽培技术及种植面积均有显著提升,进入宋代,海棠花更达到了鼎盛,被誉为“百花之尊”。

海棠花的花语:游子思乡、离愁别绪、温和、美丽、快乐、苦恋。古人称它为断肠花,借花抒发男女离别的悲伤情感。花语就便有“苦恋”了。海棠花的传说是在很早以前,望京坨的深山老林里住着父女二人,父亲叫马三河,女儿叫海棠。父女俩以打猎为生,相依为命。

海棠花的花语及传说 花语 海棠花的花语包括游子思乡、离愁别绪、温和、美丽、快乐和苦恋。在古代文学中,海棠花常被称为断肠花,象征着男女离别时的悲伤情感,因而也有了“苦恋”的含义。 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望京坨的深山老林中住着一对父女,父亲名叫粗凳陪马三河,女儿名叫海棠。

银杏树为什么又叫公孙树

银杏又称“公孙树”,意为银杏树生长缓慢,其寿命却很长,“公公种树,孙子得果”。所以银杏为又叫公孙树。明朝以后,人们据银杏的生长缓慢的特点,称之为“公孙树”。“公孙树”始见于周文华的《汝南圃史》称:“公种而孙得食”意思是你少年时种银杏待到当爷爷时才能结果实,吃到白果。

因为银杏生长比较缓慢,从一颗小树苗长到开花结果期,银杏树要花费20年左右。“公公种树,孙子得果”。所以银杏为又叫公孙树。

因为银杏树生长缓慢的特点而被称为公孙树,公孙树的含义来自于“周文华(生卒不详)的《汝南圃史》”的“公种而孙得食”,意思是你少年时种银杏待到当爷爷时才能结果实,吃到白果。而佟屏亚《银杏史话》(1983)则称:“传说中华民族祖先轩辕氏复姓公孙。

银杏树,因为银杏树结果要60年,一般就是爷爷种上孙子吃果实,所以又称公孙树 银杏(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

学名银杏,农村一般都叫白果。 这种树的生长,实在是慢啊!!六七十年才会开花结果,你种下去,至少得到你孙子那辈才能收成,“公孙树”由些而来。不过这树存活时间也够吓人的。几百年的银杏树都有。

因而称为‘公孙树’”。此名专指银杏树体而言。其被列为慢生树种行列。一般裁种20年方能结实产白果。30年方进入丰收 .最形象的说法:小时候种下一棵树,要老了才能吃上果子,所以也城为公孙树。

关于明朝园林植物,以及明代园林设计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